幻灯四
幻灯三
幻灯二
幻灯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政府领导 > 新闻动态 >
相约省运 奉献青海

  省运会全民健身操舞比赛参与人数高达600人1000人次,参与面广、人数多,真正体现了全民性。记者黄灵燕摄

  全民健身操舞比赛。记者黄灵燕摄

  连日来,省运会暨第二届全民健身大赛射击比赛在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射击馆举行。图为专业组比赛。记者李兴发摄

  9月10日,省运会武术(太极拳)比赛在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园羽毛球馆隆重开幕。记者魏雅琪摄

  言论风声

  体育成就更多可能

  体育的力量有多大?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体育,它能鼓舞人心,它能团结人们,它的力量无可取代。”体育中凝聚着改变的力量,不仅能改变生活,而且能改变精神。

  双腿残疾,但这并没有阻碍扎西东智“应战”。做好万全准备,在用力往上托举杠铃时,杠铃被举起后又放回了架子上。没有沮丧和失望,更多的是坚持与坚强。是体育使他面对挫折不服输,面对困难勇于突破自己,是体育精神给他的生命赋予了更深厚的力量,为他的生命成就了更多的可能。

  不只为冠军,更为了突破。省运会上,无数运动健儿奋勇争先,有克服先天性白内障飞镖比赛健将的藏族姑娘白金花,有已年迈花甲将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带到赛场的自行车运动健将李延梅,还有一个个为梦想而战的人,他们志存高远、永不放弃的力量散发着超越与突破的精神光芒。体育如此有魅力,它或许无法直接改变世界,但足以改变自己,将生命的宽度拓宽。

  顾拜旦说,“对人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战斗。”体育成就更多可能,是青春、健康、活力的代言,它让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让所有为着梦想而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成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戴美玲)

  人物传真

  武海平:摔跤是我一生钟爱

  走下省运会开幕式的舞台,武海平激动的心情才有了些许平复,作为我省70、80年代著名的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刚刚与16名运动员代表一起上台,这也许又让他回忆起了过去11次捧起全国冠军奖杯的荣光。

  1976年,16岁的武海平进入了省摔跤队。一开始,武海平就是大家口中的“跤筐”,说白了就是像他这样的摔跤初学者常常会成为老摔跤队员的练习对象,“那时候我练得浑身是伤,连走路都是瘸的。”

  在练习了一年中国式摔跤后,随着武海平跤技的不断提高,这位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壮实小伙子很快就引起了我省著名摔跤教练景兆绵的注意,随后在教练门下,武海平从古典式和自由式里选择了自己一生钟爱的古典式摔跤之路。

  年纪轻轻的武海平在古典式摔跤方面的成绩突飞猛进,他开始代表青海省参加全国摔跤比赛,并在1978年取得了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随后几年里武海平在全国大赛古典式100公斤级以上项目中屡夺冠军,“那几年获得的冠军太多了,具体的我都记不清了。”武海平笑着说。

  直到1987年广州全运会,武海平因为腿伤抱憾只获得了第8名,随后为了治疗腿伤他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虽然没有参加过省运会,但我切实感受到了我们的省运会举办是一届比一届规模大,影响力一届比一届广。”这次登台或许弥补了武海平没有在省运会赛场拼搏过的遗憾,“刚才在台上我很激动,作为一名运动员代表,作为一名老运动员,看到我们省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是感慨万分。”

  如今的武海平虽然已很少再外出运动,但他说自己确实感受到了近几年全民健身热潮的高涨,“我们家东边就是一个体育场,每天来健身的人可太多了,随着省运会的举行,尤其是今年群众健身项目的增加,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健身的队伍中来。”(莫昌伟)

  会外一角

  健身健美如何比拼胜负?

  一身壮实的肌肉,侧看“S”形的曲线,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在健身房里对完美体形做着不懈追求。省运会健身健美项目现场观众如云,但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禁有疑问:当健身健美成为比赛项目,它是如何决出胜负的呢?

  “健身健美在群众中开展得比较广泛,但是大家对专业比赛还是了解得比较少。”国家二级裁判张润源说,“它的评判标准是从运动员的体型、肌肉的分离度、密度、围度等多个技术指标来衡定一个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比赛水平。”

  张润源在2007年成为了青海省健身健美比赛的专业裁判,在这之前他也参加过几届健身健美比赛。从一个“健美发烧友”成为“健身健美”裁判,他对这个项目在青海的迅速发展有着深刻感受。

  张润源说,过去自己身边有很多健身健美水平非常高的人,但很少有人敢于走上舞台展示自己。但随着全民健身的氛围不断浓厚,在这几年的裁判经历里,他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迈出了这“困难”的一步,大家开始走进健身房、走上比赛场,鼓起勇气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形体之美。

  “运动员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力量练习,在比赛中呈现出‘上宽、中细、上下协调’的运动型体型,健身小姐要求肌肉匀称,有适当体脂……”作为一个相对小众的比赛项目,随着比赛的进行,主持人会及时为现场的观众普及一些欣赏健身健美项目的常识,来帮助观众理解比赛。如今,健身健美项目走进省运会,意味着它在大众中的知名度和参与度又更进了一步。

  “当然,我也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张润源讲出了他的心愿:“遗憾的是这届健身健美比赛只有四名女性参赛选手,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女士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莫昌伟)

  赛事播报

  土乡里上演“武林风”

  “嘿嘿嘿哈嘿哈!”在赛场外,就读于省体校拳击队的闫晓芬挥舞着双拳,正在赛场外做比赛前的热身。今年18岁的她是第三次参加省级拳击比赛,也是她第一次代表自己的家乡——互助土族自治县,在省级赛事上“打擂”。

  省运会拳击比赛着实吸引了不少观众,7支参赛队展开了35场对决。女拳手巾帼不让须眉,男拳手刚毅帅气,他们分别在10个级别中展开了较量。

  “稳住!假动作躲闪!追上去压着打!”“加油!加油!”随着场下教练和观众们沸腾的声音,打揭幕战的闫晓芬在拳台上越战越勇,她没有让父老乡亲失望。

  “红方因伤宣布弃权,蓝方获胜!”随着总裁判的判决,闫晓芬在青少年女子57公斤级的首轮比赛中,以绝对优势在两个回合内将对手击败,成功进入第二轮。

  “青少年男子91公斤级,红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甄晨曦,蓝方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尹基永,裁判员国家一级裁判刘畅。”随着赛事播报员的介绍,观众们迎来了当天最期待的一场比赛。

  “男的毕竟劲儿大,再看看这两人的块儿,绝对精彩!”

  比赛也正如观众所预料的那样。一开始,双方就放弃了试探性的进攻和防守反击的保守打法,直接进入了对攻阶段。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红方先发制人一记漂亮的直拳击中蓝方头部。“进攻有效,给一分。”场外评判员的笔下为蓝方大胆进攻给了一分。“拳台挨打不还手难为武林人。”随后蓝方一套堪称完美的组合拳,将红方攻至围栏处。虽然红方及时采取规避和防守,但头部和腹部还是连连中招,蓝方连续得分比分反超。

  干净利落的组合拳,灵巧机智的规避和防守,赢得台下教练和观众的连声叫好,比赛被推向高潮。三回合仅用了短短十分钟就胜负已定,两位硬汉已经是汗流浃背。最终红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体力,击败蓝方获得了进入下一轮争夺的资格。

  下午六时多,随着最后一场争夺战的结束,省运会拳击首轮比赛结束。(李兴发)

  我运动我快乐

  奔跑在雨中的热情和友情

  初秋的古城西宁天空中飘落着淅淅沥沥的雨滴,空气中透露出丝丝凉意,恰逢周末,整个城市有着难得的安静。然而在城北区生物园区内,却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数百人相聚在此,共庆赛事。第十七届省运会暨第二届全民健身大会半程马拉松比赛上午9时整激情开跑。

  “我们夜跑团的8个人都来了,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正规的比赛,但我们肯定会取得好成绩。”起点前,有着6年夜跑爱好的参赛者李军芳自信地说。

  半程马拉松虽然是第一次列入省运会的群众性项目,但却已经是目前国际上从众增长最快的赛跑项目,被很多人熟知参与。“这个项目很适合大众参与,虽然也具有较长的比赛路程,但并不像全程马拉松那样对跑步者的耐力和毅力有着严苛的要求,会让更多的人接受,同时更加适合我们这种高海拔地区的群众参与。”省田径协会常务副主席袁德久介绍道。

  发令枪响,来自全省各地区各行业不同年龄的300名马拉松爱好者一齐从起点出发,其中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61岁,尽管天公不作美,却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参赛热情,众人冒雨奔跑,奋力拼搏。

  虽然比赛激烈,却不乏温情的一面。由于参赛者水平不一,24岁的张鑫宇在半程就出现了体力难以为继的现象,然而在58岁的老大哥杨国海的鼓励带动下,他们一起完成了比赛,同时也在运动中结下了忘年的友情。

  “此次省运会半程马拉松比赛是为我省高海拔地区探索打造田径耐力项目品牌赛事的一次尝试,将会推广和普及我省长跑运动发展,为挖掘、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同时,也让大家能够享受更加丰富的体育活动,共同跑向‘体育强省’的新青海。”袁德久说。(陈曦)

  说说我的省运会

  射击大赛的初体验

  “呯……”随着一声声小口径气步枪发出的声响,9月10日,第十七届省运会群众组射击比赛在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射击馆内拉开帷幕。这是省运会首次开设射击项目业余组比赛,对于很少有机会触摸到气步枪,更未参加过正规赛事的爱好者而言,这既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机会,也是一次全新的感受。

  “7环、8环、6环……”今年26岁的马琪,平生第一次参加正规的射击比赛,首秀的她十发射击,以80环的成绩在群众组女子组比赛中名列第八。

  “2010年在广州亚运会上,我第一次现场观看了射击比赛,寂静中能听到心跳,沉着中却暗流涌动,这让我一下子爱上了这个项目。”在比赛中,马琪效仿专业运动员的动作,在打出低环数后低头凝神,调节着焦急的心态。当打出高环数时,又抬头深呼吸尽可能地平复着激动的心情。

  一排十几个枪位,每支气步枪虽是单发射击,但不同时间的射击发出的枪声,总能让人联想起电视剧里连发的机枪。面对复杂的射击环境,相比其他业余选手,马琪显得更为专业和冷静,没有激动的神情,没有失落的眼神,平稳举枪温柔地扣动扳机,成绩逐渐从倒数进入小组第二。作为90后的新一代,马琪技压同台竞技80后。

  “这小姑娘有点射击运动员的范儿,射击状态也比其他人好得多。”面对旁边专业运动员的点评,马琪灿烂的笑容里埋藏着对射击运动的爱好与追求。

  从2010年至今,8年里马琪没有错过任何射击大赛的电视直播,并在比赛前翻阅了大量的射击运动方面的材料和书籍。“因为枪支管理,我不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有机会练习,技巧只能从书籍里去了解。”面对这个被严格管控的竞技项目,马琪告诉记者,不能摸到气枪并不会消减她对这项体育运动的追求,因为它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青海人的骄傲。

  “我的偶像是纪晓晶,她拿到了前不久结束的亚运会射击冠军,如今的她已经拥有了除奥运会外其他所有国际射击大赛的冠军,值得我们每个青海人为之骄傲。”马琪说。(李兴发)